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处理令很多养殖户都很头汤,这是由于很多鱼塘水源条件不好,加、换水很困难。在养殖中后期,池塘存鱼量大,投饵量加大,鱼塘(特别是秋天)往往氨氮严重超标,有个别鱼塘会出现氨中毒现象。特别是精养鱼池在鱼类生长旺季期间,因投饵量大,排池物和残饵增多,温度又高,有机物经氧化分解所产生的含氮物质也随之增多。 水产养殖中氨氮对鱼类的毒害反映非常强,是亚硝酸盐的十倍。在很低的浓度下即可使许多鱼类产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氨氮对鱼类的毒害情形根据浓度和鱼类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大致情况如下:
1.氨氮在0.01-0.02ppm(克/立方米,下同)的低浓度下
鱼类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但长此以往会慢性中毒。氨会干预鱼类渗透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粘膜层,减低血红素携带氧气能力。常在水面喘气,鳃转为紫色或暗红,比较容易瞌睡,食欲不振,鱼鳍或体表出现异常血丝等。鱼虾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会抑制生长。 2.氨氮在0.02-0.05ppm次低浓度下 氨会和其它造成水生动物疾病的原因共同起迭加作用,加重病情并加速其死亡。
3.氨氮在0.05-0.2ppm次致死浓度下
在此浓度下会直接破坏鱼类皮肤和肠道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
4.氨氮在0.2—0.5ppm的致死浓度下
在此浓度下鱼虾类会急剧中毒死亡。发生氨急性中毒时,鱼虾表现为急躁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较强刺激性,使鱼虾体表黏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在水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嘴挣扎。 氨氮中毒其实为非离子态氨的中毒,氨毒素通过鱼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把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血红蛋白,使其丧失输氧能力,出现组织缺氧,窒息而死。日常在水产养殖中我们可以通过打开增氧机增氧、减少饲料投喂来降低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
本文连接:http://www.lnzcjy.com/newss-7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