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传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基础技术,是将海洋气象、水文、生态等要素的感知特征转化为具有确定对应关系的有用电能的技术。该技术涉及用于感知海洋环境的传感器原理、结构、材料、设计、制造和检测等多种技术。 随着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的发展,国外海洋环境监测传感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使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在性能、功能、测量类型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发了用于海洋环境监测的传感器和仪器。通过微流控、光纤等技术综合开发的海洋生态化学传感器,可以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运行,其敏感元件尺寸缩小到微米或毫米量级,重量从公斤级降低到克级,微克。实现了现场监测。经过多年的“863”计划、海洋公益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一些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开始在商业应用中发挥作用。 在海洋动态参数传感器方面,温度、盐分、深度、波浪、海流、潮汐、风等传感器在性能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境适应性不逊于进口产品。但在更前沿的传感技术方面,差距依然巨大,并且有持续拉大的趋势,如高精度海水温度和盐度(CTD)剖面仪、相控阵电流剖面仪、声学多普勒电流剖面仪(ADCP)、一次性温度盐度深度(XCTD)和一次性温度深度(XBT)等传感器的技术成果在指标上仍不及国外发达国家。在海洋化学参数传感器方面,我国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开发的化学需氧量(COD)、营养盐、重金属监测等传感器在主要指标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尤其是在微流控芯片方面。 、放射性监测等新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常规海洋气象传感技术方面,国产气压传感器仍难以达到进口产品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目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产品。国产船用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略低于国外产品,但在观测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可与国外产品相媲美。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海洋环境监测传感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有的已经达到甚至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新型传统传感和特殊功能传感技术的研究仍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连接:http://www.lnzcjy.com/newss-7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