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造成水质总硬度过高?-蓝狮在线科技
COD快速测定仪

实验室COD仪器服务商
提供整体检测解决方案!



首页 > 蓝狮在线 > 哪些因素会造成水质总硬度过高?

哪些因素会造成水质总硬度过高?

时间:2025-03-31 11:01:38   访客:43

水质总硬度是衡量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水的使用安全性和适用性。总硬度过高的水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如结垢、降低洗涤效果),还可能对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可以用到的检测仪器有水质总硬度在线分析仪本文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两方面,系统分析导致水质总硬度过高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地质条件的主导作用

1. 岩石矿物的溶解与渗透

钙、镁等矿物质广泛存在于地壳中,尤其是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区。当雨水或地下水流经此类岩层时,水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盐,导致水中钙、镁离子浓度升高。例如,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及喀斯特地貌区域,因岩层富含碳酸盐,地下水硬度普遍偏高。

2. 土壤特性与离子交换

土壤中的黏土矿物(如蒙脱石、伊利石)具有吸附和释放金属离子的特性。在湿润环境下,土壤中的钙、镁离子易被雨水冲刷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此外,土壤盐渍化地区因蒸发作用强烈,盐分(包括钙、镁盐)在地表积聚,进一步加剧水体硬度。

二、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

1. 工业排放与废水污染

采矿与冶金:金属矿石加工过程中,酸性废水(如含硫酸)与含钙、镁的尾矿反应,释放大量金属离子。例如,煤矿排水常因硫化物氧化生成硫酸,溶解周围岩石中的钙镁成分。

化工生产:部分工业废水含有高浓度钙盐(如氯化钙)、镁盐(如硫酸镁),直接排入水体后显着提升总硬度。

2. 农业活动的间接贡献

化肥过量使用:为调节土壤酸碱度而施加的石灰或白云石粉,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氮磷肥中的副成分(如硝酸钙)也会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

灌溉水循环:干旱地区采用高硬度地下水灌溉,水分蒸发后盐分残留土壤表层,经雨水冲刷形成“二次污染”,导致区域性水体硬度累积上升。

3. 生活污水与管网老化

老旧供水管道中钙质沉积物(水垢)的剥落、含钙清洁剂(如漂白粉)的滥用,均可能微量增加生活污水中的硬度。虽然此类污染规模较小,但在人口密集城市可能产生叠加效应。

三、其他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

1. 气候变化与水文循环

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地区蒸发量增加,导致湖泊、水库等封闭水体盐度浓缩,钙镁离子浓度随之上升。例如,中亚咸海因水源减少,湖水硬度在过去30年增长超过3倍。

2. 地下水超采与水质恶化

过度抽取地下水会改变含水层的水动力条件,促使深部高硬度水向上补给。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因长期超采,地下水硬度以每年1-2 mg/L的速度递增。

3. 酸雨加速矿物溶解

酸雨(pH<5.6)中的硫酸、硝酸可增强对岩石矿物的溶蚀能力,尤其对碳酸盐岩的溶解速率比正常雨水高10倍以上,间接导致受纳水体硬度升高。


本文连接:http://www.lnzcjy.com/newss-3692.html

上一条: 总铁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的三大应用维度 下一条: 台式水质硫化物分析仪如何提升检测效率?

热门资讯

 
  • 水中硫酸盐超标会带来哪些危害发生?
  • 水样中溶解氧过高将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 土壤总有机碳TOC的三个常用测量方法
  • 如何检测井水水质好坏?井水水质检测很有必要
  • 常用的余氯检测方法
  • 水样检测中总磷一定要消解吗,如果不消解会如何?
  • 总氮检测结果为负值是什么因素,如何解决?
  • 如何增加水中溶解氧?
  • 饮用水中的磷含量超标,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 医院废水常规检测项目包含哪些?
  •  
     

    热门产品

    BOD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BOD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五参数在线自动监测仪
    五参数在线自动监测仪
    水质在线COD监测仪
    水质在线COD监测仪
    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磷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磷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铬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铬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业务电话:
    181-5666-5555
    7*24小时 全天候技术服务支持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390号商会大厦15楼

    扫描二维码
    本公司网站如有素材图片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修改!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2 安徽蓝狮在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